决策参考 第4期(总第416期)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17年5月22日 领导批示: 关于推进我市乡村休闲 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市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乡村休闲旅游是农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近几年乡村休闲旅游形势发展迅猛,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乡村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7914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会迅速扩张。随着休闲度假旅游的快速兴起,必将带动我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 一、我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初现规模,主体不断增多。目前我市乡村休闲旅游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大量涌现。目前,全市有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东方巨龟苑),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6家,全国、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45家。元氏县、平山县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栾城区和藁城区获批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初步形成了藁城现代农业观光园、栾城苏园、平山腾龙旅游、高新区佐美庄园、长安区圣农农业体验观光园和元氏锦绣故城等一批集高效、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西柏坡、天桂山-沕沕水、驼梁-五岳寨、嶂石岩-棋盘山、苍岩山、元氏和鹿泉西部山前、滹沱河沿岸、东部平原等乡村旅游聚集区。2016年全市休闲农业实现就业27万人,休闲农业点举办各类休闲农业节庆活动51场次,接待游客534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 (二)乡村休闲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在空间布局上,初步形成“一环(环城游憩带)两带(沿太行山乡村旅游黄金带、沿滹沱河乡村旅游黄金带)三区(中部环城综合游憩区、西部山水村落观光休闲区、东部平原农耕文化体验区)”的乡村休闲旅游大格局。以主城区为核心的环省会休闲旅游景点和以正定县、栾城区、鹿泉区、藁城区、平山县、井陉县的生态旅游休闲带,通过风景道把各旅游景区、工业旅游示范点、现代农业园区、康养基地、城市综合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景点串点成线,环省会休闲旅游带渐成规模。经过几年的打造,平山县沕沕水生态文化旅游区、平山县白鹿-红崖谷、佛光山综合文化旅游项目、鹿泉区西部长青旅游度假区、灵寿县漫山花溪谷景区等一批精品休闲度假景点,成为推动我市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经营模式多样化,功能不断完善。近几年,乡村休闲旅游的经营方式逐渐从农民个体自发经营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转变,经营主体从单一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和社会工商资本多元化投资经营发展转变,出现了“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合作社”、“自主自建经营”和“政府+企业+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功能也从最初简单的“采摘、住宿、餐饮”和“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品农家果”不断向“吃、住、行、游、购、娱”和“参观体验、休闲度假、科技示范、特色展示、农业教育”一体化方向转变,有效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以平山为例,全县农家乐600多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数6万多人,逐步培育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民人均收入18万元。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乡村休闲旅游总体表现为多而散、小而弱,竞争优势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缺乏精准规划,同质化竞争严重。一是规划不准,除少数大型园区外,一些乡村休闲旅游景点规划普遍存在投资估算不精细、效益分析不准确等问题,尤其是一些新开发的农业园区,缺少专业成熟的构想,对景区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景区未来的发展。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休闲农业园区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缺乏专门的管理策划团队,有眼光、懂经营、会设计的人才不足,产品开发缺乏创意,多数休闲农庄模式单一、内容单调,无法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三是项目设置功能单一,对农业文化景观与农耕文化的开发挖掘欠深入,乡土气息应是乡村旅游的特质,也应该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打造对象,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忽视了这一点,精品乡村游少,游客重游率低。 (二)缺少资金投入,后续发展乏力。一是休闲农业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导致企业资金回笼过慢,流动资金紧张,实际的投资回收遥遥无期,成为目前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发展的普遍瓶颈问题,影响到乡村休闲旅游的壮大发展。二是产业体系不完善。休闲农业项目缺乏对农产品的深加工与特色营销,再加上乡村旅游发展的季节性明显,单靠旺季时门票收入,远远不能支撑项目产业的后续发展。且大型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较少,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三是扶持政策亟待完善。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必需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尚未出台有关政策支持,国家、省及各市县还没有安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项资金和信贷政策,依靠企业自身积累捉襟见肘。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和固定资产没有产权证,无法进行抵押、转让、交易、变现等,融资困难,制约了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基础设施仍需加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是园区配套设施较差。许多休闲农业园区脱胎于生产性的果园、菜园,很多设施是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服务,作为休闲服务的安全、卫生、应急、食宿、解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简陋,难以满足游客消费需要,导致游客引不进、留不住、难再来。二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乡村休闲旅游模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产业,旅游拓展型景区缺乏种养殖技术管理人员,种植转型园区又缺乏旅游业管理技术人员,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乡村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三是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多为农民,服务人员素质明显偏低,多数企业的管理、服务人员未受过专业系统培训,特别是以餐饮、住宿为主,以家庭、夫妻为主要管理服务人员的农家乐,各种管理制度很难规范,随意性较大,服务水平低,卫生、服务质量均有待改善和提高。 三、建议 近期,国务院及各部委多次下发文件推促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同时一些产能过剩的重要行业,也纷纷看好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特别是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正逢其时。因此,我市应抓住这一时机,构建全市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服务良好、发展规范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格局。 (一)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优化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环境。一是我市旅游、农业、土地、文化、交通等部门建立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之间形成发展合力,协调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成立乡村休闲旅游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计划控制、协调引导、政策制定、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以协会为依托,通过论坛、培训、考察等形式开展会员之间、会员与政府之间、会员与外地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二是形成扶持乡村休闲旅游的政策体系,在土地、规划、税收、融资、道路交通、水电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重点加强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停车场、交通标志、旅游厕所、污水处理和环境美化等方面进行完善,为乡村休闲旅游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强调规划的执行和落实,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通过规划的引领,精心创意策划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项目,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 (二)规范管理,加强培训,提升乡村休闲旅游服务水平。一是加大乡村休闲旅游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宣传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新建项目从项目审批、人员上岗、安全和卫生保障、价格制定、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各方面建立准入标准,同时定期进行评估,推行优劣奖惩制度。二是鼓励我市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专门人才。三是加强从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服务接待、教育解说实用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对已认定示范县、示范点、省级美丽乡村、星级示范(企业)园区等的动态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三)拓宽融资渠道,为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提供支持。一是普查全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建立石家庄旅游资源库,对各类可开发利用的乡村旅游资源登记建库,编制全市旅游资源地图,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确立推出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并广泛宣传发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利用PPP、众筹、“互联网+”、发行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投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建立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产业的融资担保基金,为社会资本进入我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提供资金安全保障。三是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多种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加大对休闲农业的信贷支持。 (四)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建立服务从业者和消费者的信息平台。开通石家庄乡村旅游网。政府加大对乡村休闲旅游信息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利用微信、微博等新的成熟便捷的信息推介交流形式宣传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二是策划开展各类新媒体营销活动,加强对客源地的市场调研,积极“走出去”宣传石家庄旅游。加强与京津冀、冀中南、沿太行及山西、河南、山东等周边省市的区域旅游合作,策划推出周边省市游客来我市旅游可免门票、境内高速免费、发行“冀晋鲁旅游惠民卡”等系列优惠活动,吸引周边客源来我市旅游体验。三是利用社会信息资源服务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我市农工委、市旅游委可与百度公司合作,开展乡村休闲旅游信息百度地图标注活动,将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优质资源的地理信息通过电子地图推介给广大消费者,方便消费者出行查询。 课题组组长:梁德忠 课题组成员:靳蓉李世静 主送: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抄送:省政府研究室。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17年5月22日印发